第二次工业革命扫盲

在很多地方,人们用“工业革命”来指代第一次工业革命,这篇文章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扫盲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,第二次工业革命离我们今天的生活更近,一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变化,其实更应该被人熟知。

第二次工业革命,于1870年至1914年,在西欧、美国、日本发生。

铁路网

我们都知道,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和铁路,与之对应的,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铁路网。

不过在欧洲,这个时间比 1870 早一些。

  • 英国的铁路网是 40 年代开始建立的,这个时期也被称作 Railway Mania,铁路狂热。铁路狂热是技术发展早期基础设施投资过热的一个例子,类似的还有 1790-1810 的运河狂热、20 世纪 90 年代的电信狂热等。
  • 而欧洲大陆最早建立铁路网的国家是比利时,也是在 40 年代建立。这时,比利时的铁路高度发达,到 1900 年时,比利时的铁路密度远高于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。

在美国,铁路网的形成要晚得多。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直到 1869 年才开通,起点是中部的奥马哈,直到 1973 年这条铁路才真的和东部铁路网连通。参与修建这条铁路的工人中 90% 是华裔。到 1910 年美国铁路发展达到顶峰,总长度也成为世界第一。

在日本,铁路的发展更晚一些,日本第一条铁路是 1872 年开通的。因为日本化石燃料完全依赖进口,铁路是日本最重要的客运交通工具,直到现在,日本的铁路在总客运里程中的相对份额还是各个国家中最高的。

城市化

城市化(urbanization)的概念是巴塞罗那的城市设计师塞尔达(Ildefons Cerdà)在 1867 年提出的,他在 60 年代设计了巴塞罗那的扩建计划,也被当成城市规划学科的创始人。

塞尔达规划的巴塞罗那

Google Earth 中的巴塞罗那

塞尔达的墓碑

现在中文的城市化概念,偏向于人口,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。

城市并不是现代的发明,很多古人都讨论过城市发展的规律。比如柏拉图在《理想国》中给出了一个简明的模型,

  • 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,带来了专业化的报酬递增现象,这是城市扩张带来的收益,
  • 同时城市的扩大也会带来生活和管理成本的上扬,这是城市化带来的成本,
  • 两者之间的权衡,就决定了城市的规模。

同样指出城市化劳动分工之间紧密联系的,还有色诺芬,他在《居鲁士的教育》中说,

  • 在小城小镇中不同的商品是由同一人所为,
  • 而在大都市,各种特定的手艺则会由不同的个人来完成,城市的规模与劳动分工的效率之间的关联是非常明显的

柏拉图所说劳动分工会引起报酬递增,色诺芬则使用居鲁士的御膳组织的分工情况进行了说明。
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Japanese

Base64

语音学,音韵学,音系学